講師芭芭拉‧歐克莉:大腦換著用!這樣學最有效

2016042810:23
放鬆思考難題,更能找出新解方
 
讓聽眾從全神貫注的聽,到放鬆的討論,正是芭芭拉‧歐克莉的演講核心:「在專注模式下(focused mode),人腦傾向用已知的方式來學習,但也因此阻擋學習新事物或新方法。」她從研究中發現,當人進入發散模式(diffuse mode),將會發展出新的思考路徑,活躍大腦其他區塊,更能想到解方。
 
舉例來說,當孩子寫數學作業時,第一題先挑戰「最困難」的題目,認真思考時會開啟專注模式,解不出來轉而去寫簡單的題目,讓大腦切換成發散模式,但與此同時大腦仍持續在進行困難題目的思考。等到簡單的題目逐一完成後,再回頭來看困難題,完成的可能性會大幅提高。
 
對於一開始就要挑戰「最困難」的,不少人叫苦連天,芭芭拉‧歐克莉也給出了應對的策略。「多數人面對不喜歡的事情,會用拖延來避免痛苦,」她分享了她在線上課程中學生回饋「最受用」的番茄技巧(Pomodoro Technique),從排除所有分心物、定時25分鐘、專注25分鐘到自我獎勵,獎勵可以是放一首喜歡的歌或滑滑手機上臉書,讓人從專注模式中切換成發散。「重點在於,訓練自己能夠『專注25分鐘』,或許短短的時間內無法完成目標,但能有效克服痛苦感。」

外,她也大方分享了去年剛出爐的「睡眠研究」,腦科學的研究發現,當人進入睡眠時,腦細胞呈現休息狀態、會略為縮小,而縮小後多出來的空間,正好能讓毒素被代謝,因而有更好的記憶/思考/工作效率。「過去我們總是常說,睡眠對學習很重要,但大多是要逃避『缺乏睡眠』的影響,現在我們終於證實了睡眠本身的好處。」
 

當遇到難題,必須先很專注去解題,再切換到發散思維。

運用到考試或工作上,就是先從最難的題目開始,一旦你開始覺得不知道怎麼寫就停下來,去看其他題目轉移你的注意力,潛意識你的腦袋還是在處理最一開始的題目。回去最難的那題時,你會發現你想通很多步驟。

我們傾向把事情拖到最後一秒鐘才做,因為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而拖,大腦產生不開心的感覺,就會找讓自己開心的事情,比如說上網、玩遊戲。拖延像上癮,給你短暫刺激,卻會造成不好的長期影響。
到最後我們只能用專注模式去學習,感受到的壓力會增加,你在腦中留下的記憶不牢靠,因為你無法利用兩種模式的切換去幫助你融會貫通

用「番茄時鐘」法提升專注力,下載番茄時鐘app後第一步,先把所有讓你分心的事物關掉,第二步是將這個時鐘設定二十五分鐘,並在這段時間內專注工作。第三,就是給自己獎賞。

睡覺前可以處理棘手問題,並列出任務清單,隔天起床先解決最不喜歡的任務。切割任務,也會有幫助,因為一次做一點點,痛苦感覺不會那麼強烈。
 

通常大腦的工作記憶區可以記住的事情多寡不等,但當你專注在某件事情,你的注意力像是章魚,把觸角往外伸展連結大腦不同部位,觸角跟觸角又會產生連結,連結工作記憶與長期記憶。但如果專注的時候又分心,會占用一部份的工作記憶,效率變差。

我的學習方式裡提到記憶組塊(chunk),透過練習可以協助發展建構這些組塊。組塊是把細碎的資訊整合成有意義的概念,彼此連結,任何專業領域都需要。舉倒車為例,我們第一次學倒車會覺得很困難,但你一旦透過練習,建立習慣,將這些步驟集合成組塊,一旦學會,你甚至可以邊聊天邊倒車。

但太強大的工作記憶,也不一定是好事情。有的人因為資料庫很大,反應很快,就像是賽車腦。相反地,有些人記憶力很差,無法一次思考太多事情,在課堂上容易注意力分散,但這種人比較有創造力。

思考慢的人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理解發生什麼事情,一旦將知識模塊化後,就能靈活運用並進行創新。賽車腦卻容易被腦中資料庫侷限,被直覺與定見影響。

如何真的知道自己學會了沒?

學習的時候常會有錯覺認為自己已經學會,有兩種方式可以克服。

第一種方式就是測試(Testing):不斷試驗自己,測試是最好的。記得使用索引卡片(flashcards),他不只能用在學習語言,也可以運用在數理方程式。而很多時候上課會分組學習,練習解釋概念給別人聽,但事實上只有我們真正理解,才有辦法跟別人解釋,所以最好的學習方式還是先教會自己。

第二種方式是回想(Recall),當你學很難的東西,最好的方式就是別過頭,試圖回想自己是否記得章節的重點,比起用螢光筆畫線重複閱讀,透過回想可以幫助理解內容,而非只記得隻字片語。

你不是沒有天分,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學習。人們常常說要追隨熱情,但是熱情源自於我們擅長的事情,讓你擅長的東西更加擅長,但有些事情要專精需要花很長的時間,不要只是追隨熱情,還要擴大你的熱情,增加有興趣的領域,你的生活會有很大的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