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子口,未必就是豆腐心。跟孩子互動,最重要的心,是將心比心。

2015102009:19

好文共享~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culture/%E5%88%80%E5%AD%90%E5%8F%A3%E8%B1%86%E8%85%90%E5%BF%83-070825606.html

她覺得很冤枉,自己其實是很想對孩子好。可是,出口就是難聽話,她大概每天都在罵孩子,大概10句裡面有8句是在罵,只有2句也許口氣緩和一點,或者算是稱讚孩子。

她覺得她還算是好的,相對於她自己的媽媽,根本沒有鼓勵,不只罵,還會打。她知道她媽媽這樣很不好,可是對她媽媽來說,教養孩子就是要這樣,稱讚孩子會讓孩子驕傲,然後就會自滿、退步,不求努力。

她當然不喜歡媽媽這樣對她,可是她又不知道該怎麼做。知道現在愛的教育是主流,所以她盡可能不打孩子,頻率非常少,也會稱讚幾句,但是自己的耐性跟不上就是做不到。

她很怕被說,自己沒有在管孩子,所以有罵了孩子,就算業績。所謂業績,就是如果別人對孩子的行為有所抱怨,至少她可以回應「我有罵過了啊!可是,他還是不聽我的話,等一下我再去罵他…」

罵、罵、罵…,如果沒有效,就一直罵、大聲罵,用更不好聽的話來罵。她覺得,她本來人不差,都是被孩子害到,現在像個母夜叉。

她以前聽人家講到「刀子口豆腐心」,她覺得她就是這樣。只要心地是好的、動機是好的,以後孩子自然能了解,她想著只要孩子長大了,一切都會好轉。像她跟她媽媽,還是都有在連絡,她也很感恩她媽媽。

我問:「所以,如果先不管妳現在的家庭,妳會願意跟媽媽一起生活嗎?既然妳這麼感恩的話!」

她說:「會啊!她上次生病,我還有回去照顧她。」

我問:「我說的是一起生活,就是不是只有生病,是每天住在一起,然後她還是一樣天天罵妳,一講話就是不好聽…」

她愣了一下,然後講了一大堆,她媽媽也是為她好的話。最後,她才說:「好啦…,我可以偶爾照顧她,可是我沒辦法跟她一起生活,每次她生病我會很捨不得,可是,她病好了,我可以回家了,就覺得鬆了一大口氣…,我覺得我當初結婚的時候,心裡最高興的一部分原因,就是不需要忍受她每天講這些話,可以擺脫原生家庭,然後又不用跟婆婆住…」

那些不舒服的感受,並不代表過去一段時間了,就是對的。不代表很多人都承受過,就是對的。重複了以前父母的教養模式,雖不喜歡,又不知道還能怎麼辦,也不能糊里糊塗地說這樣的教養模式是對的。我們最後,花了很多時間,合理化以前父母的行為,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常用感恩、孝順來做包裝,並不代表,那些不舒服的感受消失了,我們只是不知道怎麼處理,所以用很多自欺的語言,把這些感受壓在心底。

罵孩子,無非是希望孩子改變。可是,大人自己的行為不需要改嗎?既然原本的方式無效,又不認真去改,那不是跟被我們罵的孩子很像嗎?

以前的時代,滿街都在打罵孩子,每個被打被罵的孩子都很成功嗎?本身沒有能力,又不夠努力的孩子,打罵之後,都能成功嗎?

那種等到孩子長大,都會變好的信念,也是一廂情願。譬如,以她來說,不見得是真的跟她媽媽關係變得多好了,而是距離拉開了,她媽媽也不能管她太多,她暫時能承受了,如此而已。有些孩子長大了,甚至從此不太跟自己的父母互動,有些是即便住在一起,也不想聽自己的父母說話。

我還認識有一個七、八十歲的老媽媽,她只要一開口,她的成年子女就會跟她說「好了,不用說了,我們都知道妳要講什麼了…」。她的成年子女大了,夠強勢了,就會叫她閉嘴。這些成年子女,也常把「孝順」掛在嘴邊。

在社會上,我們隨意罵人,就可能吃上官司。為什麼對我們的孩子,就可以被解釋為一種善意?難道孩子很歡喜地接受了嗎?難道孩子模仿我們,對別人講難聽的話,也是一種善意?

所謂「刀子口」,就是在傷人。我們的社會裡,充滿了不少矛盾的論述,像有一種講法叫做「有話好好說」,為什麼這樣的講法,不能放在教養?

說自己不想講這樣的話,卻又改不過來,就把所有的責任,都推到孩子身上,說是孩子害的。如此,這世上最沒問題的就是自己,只要自己有些行為不是那麼得體,那便是其他人造成的。

有的父母很有趣,自己打罵孩子好像天經地義。可是,如果孩子受不了了,年紀夠大了,打罵回來,就覺得養兒不孝,非常傷心。我很疑惑,對我來說,打罵孩子,就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哪一天會打罵回來,因為我們一直在做身教,這不是很自然的事嗎?

這種事,不是只有現在才發生而已。以前滿街打罵孩子的時代,也可以聽到孩子還手的狀況。甚至對老父母動手動腳,搶錢傷人。

刀子口,未必就是豆腐心。跟孩子互動,最重要的心,是將心比心,是同理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