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代謝性疾病篩檢~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

2012121310:56
1. 新生兒代謝性疾病篩檢:
新生兒出院前會扎足跟的血液做「新生兒代謝性疾病篩檢」,篩檢的內容包括蠶豆症、先天性甲狀腺不足,以及一些罕見的代謝性疾病。目前,全國已實施新一代的新生兒篩檢,可以發現超過二十種以上的疾病,比傳統篩檢只能檢查出五種疾病進步許多。初次篩檢結果如果出現異常,相關人員會以電話告知家長,並要求寶寶返院複檢,當您收到這類通知的時候,切莫驚慌,因為大部分可能是驗錯了,需要重新檢驗(最常驗錯的疾病是「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」)。

如果複診仍然異常,才確定罹病,需遵照醫師指示儘早進行治療,並可在醫師及相關罕見疾病基金會的協助下申請各項褔利與照護。另外,如果有黃疸的話,寶寶也會扎足跟的血液檢驗黃疸值。說了這麼多,唯一不會驗的就是「血型」;如果家長希望知道寶寶的血型,要「特別」跟醫師或護士說,並自費檢驗才能得知。

三天後,若沒有黃疸或其他問題,您的寶寶會打完第一劑疫苗才返家。如果是早產兒,必須體重達兩千克,家長學會照顧所需技巧之後,才可以回家。回家以後請「詳讀寶寶手冊」,裡面有很多國民健康局所提供重要的資訊。有些家長直到小孩上小學了,都還沒看過寶寶手冊裡的內容,實在很不可思議,也十分可惜。

2. 自費檢查:
出院之前,常常有醫療院所會提供「新生兒自費檢查」給家長勾選。如果您經濟上並不充裕,千萬不要覺得沒有做這些檢查會對孩子有虧欠。這些檢查只是讓您「提早知道寶寶可能有的問題」,所以就算沒有提早知道,總有一天還是會被檢查出來的;以台灣目前的醫療環境而言,這兩者後果並不會差很多。我自己的兒子出生後就沒有做任何自費檢查的項目。我的建議是除了聽力篩檢之外,這些自費檢查可做可不做。不過再過幾年,聽力篩檢也要被政府列入常規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一了。

雖然這些自費篩檢常常是提供「花錢買心安」的功用,但我發現非常多家長,因為不是很清楚篩檢結果的來龍去脈,反而把一些無關緊要,甚至根本正常的診斷報告誤以為是嚴重的異常,弄得全家愁雲慘霧,反倒是「花錢買罪受」。這不是家長的錯,而是沒有一位溝通良好的醫師跟您詳細討論檢查的結果。因此,在還沒跟醫師討論之前,請先稍安勿躁,看看我以下的介紹:

(1)罕見疾病基因檢查
大概只有幾家醫學中心,有能力執行罕見疾病基因檢查,而且執行的疾病項目也不同,費用也不便宜。如果家長真的非常謹慎,那麼做一下此篩檢也無不可,但基本上,結果呈陽性的機率非常的低。只是這類篩檢對於日後的照顧是否有影響,就要看疾病本身的表現。據我所知,通常這些疾病皆屬於「非常非常罕見,治療也十分困難」的絕症,發病的時間可能會在五年後,十年後,甚至更久。因此,在還沒有發病的這麼多年當中,心中存在一個陰影,對於孩童的發展是好是壞,是一個難解的醫學倫理問題。在基因體醫學越來越發達的世代,未來肯定會有更多這類的罕見疾病基因檢查,因此,在保護兒童,或是社會福利制度上,是該開始思考與準備的時候了。

(2)聽力檢查
可以及早發現寶寶的聽力問題,此項檢查我很推薦。大約每一千個寶寶會有一個有聽力障礙,如果聽力檢查沒有通過,必須定期追蹤,並及早請耳科聽力專家做追蹤治療。

(3)腦部超音波篩檢
主要檢查腦部是否有特殊的病變,比如說長了一個囊腫或者出血等現象。但是,很多正常的寶寶,腦部超音波也可能會看到一些鈣化或小囊泡,把媽媽嚇的要命。很多家長因為看不懂診斷結果嚴重與否,導致鎮日焦慮不安,憂愁難過。請記得,不管腦部超音波給您什麼診斷,只要問醫生兩個問題。第一,需不需要開刀?第二,會不會影響未來腦部發育?如果兩個問題答案都是否定的,那麼不管診斷寫些什麼,都安心的睡大覺吧!寶寶一定會健康長大的。

(4)腹部超音波篩檢
檢查肝、膽、腸胃道是否異常,尤其是肝、膽的部分部分。新生兒最怕膽道閉鎖等等先天性疾病,因為會造成日後肝臟硬化(liver cirhosis)。不過,就算沒有腹部超音波篩檢,寶寶手冊裡的「大便卡」也是早期診斷此疾病的好工具,藉由觀察新生兒大便顏色,就可以提早知道寶寶是否有膽道閉鎖等問題。

(5)腎臟超音波篩檢
這是最常造成「驚嚇」新手爸媽的項目。報告上輕描淡寫的一句「輕微水腎,兩個月後追蹤」,卻總是讓家長們以為寶寶先天腎臟就不好。唉呀,別擔心!如果報告書上寫著「輕微水腎」,這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,大多數水腎在兩、三個月後,都會恢復正常大小。但如果醫師寫的是「嚴重水腎」,就必須徹底檢查是什麼問題讓寶寶腎臟嚴重水腫。其他如腎臟萎縮、多囊性腎臟等等,也都是比較不正常的結果,需轉介小兒腎臟專科醫師判讀。如果您的寶寶有「輕微水腎」,照顧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?答案是:完全不需要特別照顧,喝奶正常喝、尿布正常換,一切順其自然。只要記得一件事,就是未來如果寶寶有因為無緣無故發燒而就醫,跟醫師稍微提醒一下:「寶寶新生兒篩檢時有發現輕微水腎,可以幫忙檢驗尿液嗎?」這樣就可以了。

(6)心臟超音波篩檢
不用多做解釋,目的當然是檢查寶寶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。心臟超音波報告也有一些嚇唬人的診斷名詞,比如說「卵圓孔未閉合」、「心房中隔缺損」、「輕微肺動脈狹窄」等診斷,其實是小毛小病,卻常常讓家長很擔心。首先,出生時卵圓孔未閉合是十分常見的現象,其中九成嬰兒會在三個月內關閉,另外,也有少數的卵圓孔,到了成人時期還沒有閉合,但因為不會有任何症狀,所以,「幾乎不需要治療」。心房中隔缺損也是另一個「不會有症狀」的疾病,兒童期只要追蹤即可,只有少數人在孩童期之後還沒閉合,才需要用心導管手術將洞補起來。總之,嬰兒期的卵圓孔未閉合、心房中隔缺損、肺動脈狹窄等等,都不需要處理,也不會影響心臟功能,擔心?大可不必。

最後給各位家長一個經驗談,如果要為寶寶保險的話,請務必「先保險,再做自費篩檢」。很多保險公司不管輕微水腎是否常見,或者腦部囊腫是否良性,只要看到不是正常,一概拒保。我看過許多家長疲於奔命,寶寶明明很健康,就為了一張「正常」的診斷書,反覆回診追蹤超音波,徒增困擾,何苦來哉?切記!保單到手,再來自費篩檢。

http://m.xuite.net/blog/ricky.yeh0607/may/600606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