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應考,父母的12個煩惱

2014041616:48
父母還是要在乎考試,態度應該是,考試很重要,但是不可怕

考試的積極目的是,孩子可以透過考試知道我真的會了嗎?我在同儕間的位置在哪裡?可以如何調整學習?更現實的是,目前重視考試分數的學習氛圍中,考試的表現會形塑孩子的自我形象。

你的在乎會影響孩子,讓他在乎學習,在乎生命中許多檢核和關卡,在乎往後更多重要的大型考試。

「在乎考試」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許多考試失常的孩子不是不會,是因為爸媽對分數的錙銖必較使他懼怕考試。

大原則是,父母要在乎過程甚於結果。在考試前,有沒有準備?在考試後,有沒有想辦法將不會的弄懂?

要陪著孩子順利度過這些考試,必須掌握以下原則:

★回到評量本質:台北市南港國小輔導主任許育健認為,段考是在學習範圍中抽五十題來考,而這五十題並不等於能力,只要孩子不是大幅落後,就毋須擔心。而且評量就是「學習的健康檢查」,為的是讓學習更有效率,父母的態度是,看見他沒弄懂、需要幫忙的部分,而非為什麼粗心扣了六分。

★了解分數的意義:分數有意義,但是必須放在你了解孩子身心及學習狀態的脈絡下去解讀。孩子的學習是快是慢?優劣各是什麼?

★關注孩子「考試」之外的成就,培養學科之外的興趣:把學習時間抽一部分讓孩子運動、培養多元興趣,孩子能發展出除了學科外的興趣,短時間考壞了不會被打敗。當考試壓力大時,也有自己抒壓的方式。其中閱讀能開啟孩子終身學習之門,尤為重要。宜蘭縣成功國小教務主任高介仁以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觀察,在國高中學習突飛猛進的學生,多半是在國小就養成很好的閱讀習慣。

★用態度影響小孩子、用支持陪伴大孩子:面對考試分數,父母介入的方式必須隨年齡改變,孩子年紀愈小,愈容易受你的態度影響,帶著小孩子重視考試但不在乎分數,陪著大孩子度過考試帶來的挫折與低潮。高介仁提醒,小學的成績多是父母的努力,但用力愈深,到國中愈容易掉下來。他建議,維持在班上前三分之一就很理想,不用考一百分或前三名。

學習的歷程從片段到統整,從記憶到應用,無論考試怎麼考,王道是養成孩子廣泛閱讀的興趣,呵護他對知識的好奇。即使他在幾次的考試中不盡如人意,卻可以在長長一生中,拿到漂亮成績單。